财信经济评论丨解读国务院金融委第七次会议精神
 
      当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,局部风险不是没有暴露的可能,预计央行后期会更多地采用结构性定向工具和手段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并通过定向机制向实体经济投放流动性。
 
全文共1721字,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
文|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 伍超明 
胡文艳  李沫  陈然
编辑 | 李心怡
 
      8月31日,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,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、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,部署有关工作。
 
      金融委认为当前经济形势是“总体”稳定,各类风险也是“总体”可控,言外之意是当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,局部风险不是没有暴露的可能。因此,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要加大。具体看:
 
      一是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取向的前提下,要在“价”即资金价格上“下大力”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形成机制改革,把当前银行间市场的低利率顺利传导至实体经济,降低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,这是当前货币政策的疼点,所以要“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”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,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,要求的风险溢价是提高的,降低贷款利率水平存在较大阻力和难度,预计央行后期会更多地采用结构性定向工具和手段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
 
      二是在“量”即流动性上,金融委要求流动性要保持合理充裕,社会融资规模要合理增长,言外之意是“大水漫灌”不会有,但后期会加强流动性的供给力度,为稳定经济增长和化解局部金融风险提供合适的宏观环境。其中原因在于当前流动性也存在两个问题:第一个是传导不顺畅问题,即资金淤积在银行间市场,不能顺利流入实体经济中,宽货币不能转化为宽信用;第二个问题是未来流动性供给存在偏紧风险。根据我们的研究,未来货币M2增速存在下行可能,原因在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我国稳贸易顺差压力加大,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导致央行投放基础货币能力下降,尽管存在投放意愿,导致基础货币增速下降,而货币乘数在降准余地不大的背景下,上升空间也较小,两者共同导致货币供应量(等于基础货币*货币乘数)增速上升动力不足(见图1-3)。其实,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是一个货币的两面,都源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,导致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受阻,如2019年1-7月份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,较去年同期减少3597亿元(见图4),这在历史上是比较少有的。预计央行要通过定向机制向实体经济投放流动性。但要做到这一点,需要“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,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,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,大力支持小微企业,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”,在实际操作中有难度。
图1:如果贸易顺差维持2018年水平,基础货币缺口仍有2.4万亿元
资料来源: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
 
图2:2019年1-7月基础货币缺口近3万亿元,依靠MLF、PSL等工具投放弥补几无可能
资料来源: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
 
图3:货币乘数m上升空间小,依靠m扩张货币M2增速难度很大
 
      三是积极财政政策要与货币金融政策合力共为。金融委要求 “金融部门继续做好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相关工作”,根据1-7月份数据,专项债已发行16863亿元,已完成全年21500亿元的78.4%,估计余下的4637亿元大概率在三季度完成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,财政政策要落实好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、高新技术、传统产业改造、社会服务等领域和新增长极地区的发展”,我们估计全年财政资金缺口较大(见图5),如基建投资增速要达到6%或8%,当前财政预算下,财政资金缺口在1.7~2.0万亿元左右,因此“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”也实属必要。
 
图4:1-7月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597亿元
资料来源: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
 
图5:若要保持基建投资6%或8%的增速,当前财政预算下,财政资金缺口在1.7~2.0万亿元左右
资料来源: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
 
      金融委要求“提高金融体系的适配性”,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目标之一。当前我国金融供给体系适配性欠佳,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、部分领域的国有企业等主体,不同程度上享有事实上的政府显性或隐性信用,由此金融市场对这部分主体的信用评价、风险定价、违约出清等市场约束失灵,对小微企业、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放大,新动能培育缺乏足够金融支持;同时汰劣机制严重不足,出清的不一定低效,低效的不一定出清。因此,无论是基于效率还是公平视角,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功能发挥还不充分,金融改革深化之路还很长。
 
      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,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例过低,金融市场在支持新旧动能转换、创业创新、小微三农、绿色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。较之融资功能,市场充分竞争、风险交易和正确定价,是金融发挥优胜劣汰、改善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。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,不仅是金融功能深化的集中体现,更是促进技术进步、实现绿色发展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。金融委寄希望“以科创板改革为突破口,加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,完善基础制度”,同时通过“大幅提高违法成本”,以达到实现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、韧性和服务能力,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 
 
      原文:
      8月31日,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(以下简称金融委)召开会议,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、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,部署有关工作。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、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,金融委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。
 
      会议指出,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稳定,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健康,各类风险总体可控。要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,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。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,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。金融部门继续做好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相关工作。充分挖掘投资需求潜力,探索建立投资项目激励机制,支持愿意干事创业、敢于担当、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。高度重视基础设施、高新技术、传统产业改造、社会服务等领域和新增长极地区的发展。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,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,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,大力支持小微企业,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。
 
      会议强调,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提供机制保障,提供动力支持,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。要做好今后一段时期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谋划,进一步扩大开放,完善治理结构,提高金融体系的适配性。要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,坚持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方向,坚持稳中求进,以科创板改革为突破口,加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,完善基础制度,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扎实培育各类机构投资者,为更多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创造良好条件,构建良好市场生态,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、韧性和服务能力,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 
      会议强调,要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,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,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,强化法律责任追究,大幅提高违法成本,严厉查处近来出现的各种欺诈违法案件,为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。
 
风险提示: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报告所载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
本文为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。
上一篇: 财信经济评论 | 贷款利率望下行,银行竞争将加剧,优质企业多受益
下一篇: 财信经济评论 | 理性对待减速阵痛,“中国引擎”如何换挡?
财信经济评论丨解读国务院金融委第七次会议精神
 
      当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,局部风险不是没有暴露的可能,预计央行后期会更多地采用结构性定向工具和手段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并通过定向机制向实体经济投放流动性。
 
全文共1721字,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
文|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 伍超明 
胡文艳  李沫  陈然
编辑 | 李心怡
 
      8月31日,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,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、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,部署有关工作。
 
      金融委认为当前经济形势是“总体”稳定,各类风险也是“总体”可控,言外之意是当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,局部风险不是没有暴露的可能。因此,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要加大。具体看:
 
      一是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取向的前提下,要在“价”即资金价格上“下大力”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形成机制改革,把当前银行间市场的低利率顺利传导至实体经济,降低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,这是当前货币政策的疼点,所以要“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”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,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,要求的风险溢价是提高的,降低贷款利率水平存在较大阻力和难度,预计央行后期会更多地采用结构性定向工具和手段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
 
      二是在“量”即流动性上,金融委要求流动性要保持合理充裕,社会融资规模要合理增长,言外之意是“大水漫灌”不会有,但后期会加强流动性的供给力度,为稳定经济增长和化解局部金融风险提供合适的宏观环境。其中原因在于当前流动性也存在两个问题:第一个是传导不顺畅问题,即资金淤积在银行间市场,不能顺利流入实体经济中,宽货币不能转化为宽信用;第二个问题是未来流动性供给存在偏紧风险。根据我们的研究,未来货币M2增速存在下行可能,原因在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我国稳贸易顺差压力加大,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导致央行投放基础货币能力下降,尽管存在投放意愿,导致基础货币增速下降,而货币乘数在降准余地不大的背景下,上升空间也较小,两者共同导致货币供应量(等于基础货币*货币乘数)增速上升动力不足(见图1-3)。其实,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是一个货币的两面,都源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,导致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受阻,如2019年1-7月份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,较去年同期减少3597亿元(见图4),这在历史上是比较少有的。预计央行要通过定向机制向实体经济投放流动性。但要做到这一点,需要“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,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,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,大力支持小微企业,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”,在实际操作中有难度。
图1:如果贸易顺差维持2018年水平,基础货币缺口仍有2.4万亿元
资料来源: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
 
图2:2019年1-7月基础货币缺口近3万亿元,依靠MLF、PSL等工具投放弥补几无可能
资料来源: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
 
图3:货币乘数m上升空间小,依靠m扩张货币M2增速难度很大
 
      三是积极财政政策要与货币金融政策合力共为。金融委要求 “金融部门继续做好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相关工作”,根据1-7月份数据,专项债已发行16863亿元,已完成全年21500亿元的78.4%,估计余下的4637亿元大概率在三季度完成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,财政政策要落实好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、高新技术、传统产业改造、社会服务等领域和新增长极地区的发展”,我们估计全年财政资金缺口较大(见图5),如基建投资增速要达到6%或8%,当前财政预算下,财政资金缺口在1.7~2.0万亿元左右,因此“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”也实属必要。
 
图4:1-7月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597亿元
资料来源: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
 
图5:若要保持基建投资6%或8%的增速,当前财政预算下,财政资金缺口在1.7~2.0万亿元左右
资料来源: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
 
      金融委要求“提高金融体系的适配性”,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目标之一。当前我国金融供给体系适配性欠佳,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、部分领域的国有企业等主体,不同程度上享有事实上的政府显性或隐性信用,由此金融市场对这部分主体的信用评价、风险定价、违约出清等市场约束失灵,对小微企业、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放大,新动能培育缺乏足够金融支持;同时汰劣机制严重不足,出清的不一定低效,低效的不一定出清。因此,无论是基于效率还是公平视角,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功能发挥还不充分,金融改革深化之路还很长。
 
      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,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例过低,金融市场在支持新旧动能转换、创业创新、小微三农、绿色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。较之融资功能,市场充分竞争、风险交易和正确定价,是金融发挥优胜劣汰、改善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。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,不仅是金融功能深化的集中体现,更是促进技术进步、实现绿色发展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。金融委寄希望“以科创板改革为突破口,加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,完善基础制度”,同时通过“大幅提高违法成本”,以达到实现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、韧性和服务能力,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 
 
      原文:
      8月31日,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(以下简称金融委)召开会议,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、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,部署有关工作。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、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,金融委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。
 
      会议指出,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稳定,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健康,各类风险总体可控。要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,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。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,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。金融部门继续做好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相关工作。充分挖掘投资需求潜力,探索建立投资项目激励机制,支持愿意干事创业、敢于担当、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。高度重视基础设施、高新技术、传统产业改造、社会服务等领域和新增长极地区的发展。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,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,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,大力支持小微企业,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。
 
      会议强调,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提供机制保障,提供动力支持,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。要做好今后一段时期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谋划,进一步扩大开放,完善治理结构,提高金融体系的适配性。要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,坚持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方向,坚持稳中求进,以科创板改革为突破口,加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,完善基础制度,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扎实培育各类机构投资者,为更多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创造良好条件,构建良好市场生态,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、韧性和服务能力,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 
      会议强调,要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,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,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,强化法律责任追究,大幅提高违法成本,严厉查处近来出现的各种欺诈违法案件,为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。
 
风险提示: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报告所载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
本文为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。
上一篇: 财信经济评论 | 贷款利率望下行,银行竞争将加剧,优质企业多受益
下一篇: 财信经济评论 | 理性对待减速阵痛,“中国引擎”如何换挡?